第 十 三 章
寵 辱 若 驚 。 貴 大 患 若 身 。 何 謂 寵 辱 若 驚 。
寵 為上。辱為 下 。得 之 若 驚 。 失 之 若 驚 。是 謂 寵 辱 若 驚 。
何 謂 貴大 患 若 身 。 吾 所 以 有 大 患 者 。
為 吾 有 身 。 及 吾 無 身。 吾 有 何 患 。
故 貴 以 身 為 天 下 者 。 可 以 寄 天 下 。
愛 以 身 為 天 下 者 可 以 託 天 下 。
第十三章 寵辱章 第十三講 寵愛與羞辱
寵辱若驚.
世人皆注重於寵愛於羞辱的差別,所以一旦遇到有外來的寵愛或是羞辱,就感到驚慌而不知所措.
貴大患若身.
而聖人就不同了,他對於別人的寵愛,就好像我們有這個身體一樣的禍患,因為人身是四大(水.火.風.土)假合.
何謂寵辱若驚.
為什麼寵愛及羞辱會讓吾感到驚慌呢?
寵為上.辱為下.得之若驚.失之若驚.是謂寵辱若驚.
因為寵愛就好像得到功名富貴一樣,有一天恐怕又要失去,而羞辱就好像被辭職的人,將要受人嘲笑.
何謂貴大患若身.吾所以有大患者.為吾有身.及吾無身.吾有何患.
為什麼身體是禍患呢?因為人生在世有了此身,便有生.老.病.死之苦.所以聖人便將這個身體當成禍患,更將別人的寵愛與羞辱看成我們有這個身體一樣的禍患.
故貴以身為天下者.可以寄天下.
所以有道的人,他雖然得到尊榮的地位,但是他不視為自己的榮耀,因為他認為自己的尊貴,就是天下人的尊貴,自己的榮耀,就是天下人的榮耀,向這種有道之人,我們才可以把天下交給他.
愛以身為天下者可以託天下.
因此如果有人貴重自己的身體,但並不為了貪想榮華富貴,而是為了拯救天下眾生的大任務,像這種人,我們就可以將天下托付給他.
後記:
凡是看太重的,內心就會特別在乎.而內心特別在乎如果能順自己的心意,就會很高興.如果違背自己的心意,就會出現沮喪甚至憤恨的心情.這就是人心.舉例來說:名次與榮譽,是從小就被教導要去追求的.可是我發現,這些東西的出發點跟結果,大大的相反.有能力的,得到了名次與榮譽,便一直往上鑽.結果往往鑽入牛角尖.害慘了自己.而沒能力的,卻自我放逐,放牛吃草,更是有自甘墮落的一群.進入社會之後,名次與榮譽卻換成了比薪水高低與房子大小.甚至孩子的成就等等.怎麼沒有人在比誰比較快樂呢?本章的前段說的是身體對人心來說,如果用錯思考的方式,身體對人心來說會是個禍患.因為身體有眼耳鼻舌,能感受到外界物欲的感受.一掉入物欲的陷阱,貪求的慾望便源源不斷的產生.所以沒有克制的話,身體的確會是個修行的禍患.而本章後段所說的,就是...如果能以無私奉獻的心,來善用個人這個身體,他便是成道的關鍵.頂天的棟樑.所以,克制慾望與調整內心,才能讓自己回復到平靜的原態.2010/03/18
後記2:
佛印與蘇東坡的故事,相信大家耳熟能詳.{八風吹不動}.八風又名八法,即利、衰、毀、譽、稱,譏、苦、樂,因此八法常為世人所愛憎,而且又能煽動人心,所以叫做八風。以上這八風就是讓世人又愛又恨的主角.你愛上哪個你就跳入它的陷阱,你憎恨那個你就陷入它的枷鎖.能認清又能不為所動的,方能擔下重任.舉導盲犬的例子,能不為食物所動,無有好奇心,個性穩定不衝撞,又能乖巧服從,才能當盲人的眼睛.因此,要能讓天下寄託,便要能[於世間善惡好醜,乃至冤之與親,言語觸刺欺爭之時,並將為空,不思酬害.]](此句摘自六祖壇經定慧品).方可承受.2010/09/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