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SCF1535.JPG 

 

下 知 

 

   

 

第十七章 知有章  第十七講 國君的治事

太上下知有之.

 

上古時候,有德的聖君,行不言之教,處無為之事,使天下百姓不知不覺的自化,如此人民暗受聖君的恩賜,仍然不知道有聖君的存在.

 

其次親之譽之.

 

再其次的賢明國君,雖然不能像上古的聖君一樣的淳樸無為,但尚能以德教化百姓,親近百姓,如此仁德的國君,還能得到天下百姓的稱頌讚揚.

 

其次畏之.

 

再其次的時期,再其次的國君,他教化百姓,就以刑政與賞罰去治理人民,這時候的人民,就知道畏懼國君了.

 

其次侮之.

 

最差一等的國君,就無道無德了,他只會以權術愚弄人民,所以人民也就開始輕視侮辱國君了.

 

故信不足.焉有不信.

 

這是什麼原因呢?就是因為這種國君本身的誠信不足,所以人民也就不相信他呀!

 

猶兮其貴言.

 

因此想要達到上古淳樸的治世風氣,首先必要貴重他的號令,誠信他的語言.

 

功成事遂.百姓皆謂我自然.

 

使人民都能安居樂業,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鑿井而飲,耕田而食,人人都能順利將自己的事做好,這種國君的治世,才可算是大功告成了.可是大功告成之後,人民還是不曉得這是國君的功勞,反而說:[這是很自然的事嘛!]所以這種國君的治世,才是最上等無為的國君阿!

 

後記:

 

戰國時,為政者無誠信.秦孝公重用商鞅,商鞅變法有 [徙木之信]的歷史典故.於是秦國大治.更奠定了秦始皇統一天下的根基.為政者如此的誠信,便能讓天下來歸.所以說,誠信自身的言語與貴重自身的言行,是為人的首要要件.雖然此篇是在講國君的治世.然而各縣市.鄉鎮.村里.甚至各個家庭,都是國家的縮小版.管理者如果能自己誠信言語,那又何必擔心天下不能大治呢!2010/03/26

 

後記2:

用比較不同的觀點來看這篇,以前的人留下來的神話故事,許多都是用現在科學角度無法解釋的.有人說,自從科學出現之後,人類就開始不信上帝了.當失去信 上帝的心之後,人的行為開始被慾望征服,開始被名利牽絆,開始對同胞是去同情心,開始做出許多違背良心甚自讓自己後悔的事.一代不如一代,這句話就是因為,人類失信於上帝,偏離了原有的純樸,狹隘短淺了自身的眼界,才會有現今的自食惡果.父母要管教小孩,小孩越叛逆越自我放棄,最後受傷害的會是誰?同理可証.天不遠人,人自遠之.因為用慾望的心只看的到眼前的利益.然後就產生惡性循環,擴大成了歷史共業.朋友,別忘了再次把你的頻道打開,跟 上帝說說話吧,祂肯定很高興迷路孩子的歸來的.2010/10/05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曠野之音 的頭像
    曠野之音

    多言數窮 不如守中

    曠野之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