彌勒菩薩的故事 彌勒本願
有一次,釋迦牟尼佛,和他的常隨弟子們,行化到披祇國時,住錫於妙華山恐懼林鹿所聚處。
這坐山中,長滿了奇花異草,所以人們把它叫做妙華山。
山中林木繁茂、粗大,有些陽光照射不到的地方,就顯得陰森幽暗,令人恐懼,所以人們也把它叫做恐懼林。
但是,山中亦不乏平坦之地,山谷谿壑,中有山崖石洞,寬廣光明,並有泉水溪池,常為眾鹿聚集之所,所以又叫鹿所聚處。是以當地的居民,就把這片區域,定名為「妙華山恐懼林鹿所聚處。」
有一天,比丘們自外托缽回來,在山溪中淨過手足,便把衣缽收好。各自在露天的台地上,或禪坐、或經行,沒有閒言雜語,靜靜地等候佛陀,為他們說法。
當佛陀在寬廣的平台上出現時,大地似乎突然變的光明起來;空氣中,飄來陣陣和風,熨過每個人的心懷,讓人有說不出的舒泰、安穩。
這時,彌勒菩薩站起來,偏袒右肩,至誠恭敬地向佛陀請示:應當如何遠離惡知識,不墮於惡道等等問題,佛陀一一地為他釋疑解惑。
彌勒菩薩,聽了佛陀智慧圓滿無礙的開示,當下心中法喜充滿,歡喜踴躍,便如赤子般地,以非常謙誠的言辭,誦偈讚歎佛陀。
佛的侍者阿難,聽了彌勒菩薩的讚佛偈,心生喜樂,恭敬地對佛說:
「世尊!彌勒菩薩剛剛說的話,義理無失,字句平整,所說法義,無縛無著,辯才具足,說的實在太好了,這真是未曾有的呀!」
佛說:「阿難!彌勒菩薩不只是今天以偈讚我,在多生累劫以前,他就常以偈句,讚歎古佛了呀!」
阿難趁此因緣,便請佛述說彌勒菩薩宿世讚佛的因由。
在場的聲聞、比丘、菩薩、大眾等,個個悄然無聲,靜待佛陀的開示。
佛陀環顧了眾人一下,繼續說道:
「阿難!在過去無數劫時,有佛出世,佛號炎光具響作王如來。那時,有一位梵志長者的兒子,名叫賢行。
有一天,賢行在林園中修觀出定後,看到遠遠的炎光具響作王如來,巍巍莊嚴的身相,在林中樹下經行,威光晃耀、清明寂靜,讓人見之,心意寂然。賢行在心中默默地感歎著:
所謂逢佛出世難,得睹佛身更難,而我今天卻能看到佛陀莊嚴清淨的身相,威光神妙,萬德吉祥,真是百千萬劫難遭遇呀!祈願在未來際,我行菩薩道時,也能如佛陀般,以道德的花鬘,莊嚴身心,擁有如佛陀般嚴整無比的身相。
賢行作是念已,便虔誠地仆在地上,心中發願道:
若我未來之世,亦能成就法身,一如佛世尊,如來當從我身踏過。
那時,正在園中經行的炎光具響作王如來,知道賢行的心意,便以神足,從賢行的身上走過。當佛陀的雙足,踏在賢行的背上時,賢行當即證得不起法忍。雙眼能見遠近一切的事物,而沒有障礙;耳朵能聽到遠近一切的聲音,而沒有干擾;知道他人心中的念頭,看到自己宿世的種種,身能飛行虛空,五種神通,悉皆具足。賢行歡喜異常,即說偈讚佛。
阿難!你知道那時以偈讚佛的賢行是誰嗎?就是今天誦偈讚佛的彌勒菩薩呀!」
「世尊!既然彌勒菩薩在無央數劫以前,於炎光具響作王如來座下,便已證得不起法忍,為什麼到現在已這麼久的時間了,還不能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呢?」阿難又問佛陀。
佛陀慈祥地對阿難說:
「菩薩常因四種原因,而不速取正覺,是那四種呢?
一、淨國土:為了清淨一切國土。
二、護國土:為了護持一切國土。
三、淨一切:為使一切眾生清淨。
四、護一切:為護持一切眾生。
彌勒菩薩,就是因為這四種原因,所以不願速疾成佛呀!
阿難!又彌勒菩薩在往昔因地時,但以善權方便安樂之行而入佛道,未如我以勇猛精進無畏之大施:布施頭目、骨髓、身血、妻子、國土等,無所愛惜,所以彌勒雖先我四十二劫發道意,我卻比彌勒早九劫成佛。」
「世尊!不知什麼是彌勒菩薩善權、方便安樂之行呢?」阿難問佛。
佛答:「彌勒菩薩,晝夜但以三衣束體,叉手下膝著地向十方說偈曰:
懺悔一切過,勸眾行道德;
歸命禮諸佛,令得無上慧。
這就是彌勒的善權、方便安樂之行。但是彌勒菩薩,在宿世求道時,亦曾發願說過:
『當我作佛時,我國中人民,沒有諸垢瑕穢、婬怒癡習性淡薄、人民奉行十善,若不如此者,不取正覺。』
又在過去十恆河沙劫時,有一大劫名曰:善普遍劫,於其娑婆世界中,有娑羅王如來,出興於世。彌勒菩薩從彼佛所,學得解了一切陀羅尼門,學已即得增廣具足。
後經無量劫,彌勒菩薩又親歷無量的諸佛所,以種種師子遊戲自在三昧,供養如來,於一一佛所,種值無量善根。以是無量善根,功德具足,得無量諸佛授記。
但是,彌勒菩薩,以本願故,久在生死,以待時故,而不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
就是因為以上種種因緣,所以彌勒菩薩不速取正覺。」
若以地球上的時間來推算的話,再過五十六億七千萬年,彌勒菩薩當從兜率天,降生到人間成佛;而在這段時間內,彌勒菩薩還是很關心我們這個地球人類的幸福。
彌勒菩薩在兜率天,不動本際,應現十方,若凡若聖,不可預測,來到人間度化,化導群迷。相傳南北朝的傅翕,及五代時的布袋和尚,即為彌勒菩薩遊戲人間的應化。︵請見彌勒菩薩的故事||分身千百億。︶
【大正卷三:悲華經卷一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