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SCF2804.JPG 

彌勒菩薩的故事知過能改

在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尊古佛出世,名叫一切度王如來,在其座下,有無數的比丘聲聞弟子。有一次,一切度王如來,在講堂為無數的天人大眾說法時,一位名叫精進辯的比丘,聽到佛陀契機契理之妙法,心中非常歡喜,當下深入法旨,而得不退轉地。

然而另一位,與他同在講堂,聽佛說法的德樂正比丘,卻為睡魔所攫,於聽法席上,竟然睡著了。佛陀敷演之妙法,如東風過耳,沒有在這瞌睡的比丘身上、心田中,留下任何的痕跡。

身為同修的精進辯比丘,好心地將沈睡中的德樂正比丘搖醒,輕聲地勸誡道:

「德樂正!振作起來!不要被睡魔控制,而於佛法中,毫無所得呀!」

有善根的德樂正比丘,聽到同修對他善意的勸告,並沒有勃然大怒,反而慚愧地合掌,虛心地接受同修的忠告。所以,當睡魔再來時,德樂正即起身,去到林中樹下經行。無奈,睡障業深,經行了一會兒,不由自已地,又昏沈起來,只好去到水邊,用冷水潑面,以驅走睡意。

此時,德樂正比丘改坐於水邊,思惟聖道,過不了多久,又昏沈沈地睡著了。如此一而再,再而三地,醒來睡去,經行、洗臉,自己也給擾的煩亂不堪,無法入定。

有一次,當他在水邊獨坐,又進入瞌睡狀態時,已證有神通的精進辯比丘,為了幫助德樂正,便化為一隻大蜂王,嗡嗡地飛到德樂正身旁,從其腋下的袖口鑽進去,在他的胸前,狠狠地螫了一下,迅速地飛出來,停在河邊花叢的一片花瓣上。

沈睡中的德樂正,被這突來的刺痛驚醒,定睛一看,原來是隻大蜜蜂咬他。深怕蜜蜂又來咬他,就緊緊盯著正在花瓣上吮蜜的蜂王,不敢再闔眼。

如此過了一會兒,吸飽花露的蜂王,飽後現昏沈,竟然也睡著了。一個不小心,竟從花瓣上,摔到河邊的污泥中,全身被爛泥污染。

德樂正比丘,看到貪食昏睡的蜂王,從爛泥中爬出的狼狽相,不覺失笑地說道:

花蜜如甘露,吮者得安穩。

何不採拾些,分享妻與子。

為何昏沈睡,身墮污泥中。

此為無智行,又敗甘露味。

如此之華者,不宜久停留。

日沒華復合,求出則不得。

當在白日時,華開則能出。

華合如長夜,困在冥暗中。

求出不得出,掙扎甚勤苦。

此時蜂王似乎亦懂人語,也說了一偈,回答德樂正比丘:

佛者如甘露,聞法無有厭。

懈怠之行者,無益於一切。

輪轉五道中,如蜂墮泥中。

愛欲如蠶絲,愚痴最為甚。

日出眾華開,譬如佛出世。

日沒眾華合,譬如佛入滅。

正值佛出世,當勤精進行。

捨除睡眠障,莫呼佛常在。

虛擲光陰逝,當觀無常相。

深達法源旨,隨緣巧度之。

德樂正比丘,聽了蜂王這番話,當下證得無生法忍,知道這是精進辯比丘的善巧度化。從此以後便很精進地,修行辦道,不再懈怠睡眠,是以不久亦證得不退轉地。

當時懈怠昏睡的德樂正比丘,就是當來下生的彌勒佛;精進辯比丘,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宿世。

在修行的路上,每個人或多或少,都會帶來些宿世的習染,如彌勒的嗜睡,舍利佛的瞋恚,阿難的多聞、不務實修;但是這些習氣並不是可恥的事,可恥的是,知過而不改。

彌勒菩薩,在因地時,曾經這麼懈怠過,但是他雖懈怠昏睡,卻能不拒善言,知過能改,精進修行,所以能在釋迦牟尼佛之後,成為賢劫中之第五尊佛||當來下生彌勒尊佛。

【大正卷三:六度集經卷六】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曠野之音 的頭像
    曠野之音

    多言數窮 不如守中

    曠野之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