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二 十 三 章
希 言 自 然 。
飄 風 不 終 朝 。 驟 雨 不 終 日 。
孰 為 此 者 天 地 。天 地 尚 不 能 久 , 而 況 於 人 乎 。
故 從 事 於道 者 。 道 者 同 於 道 。 德 者 同 於 德 。 失 者 同 於 失 。
同 於 道 者 。 道 亦 樂 得 之 。
同 於 德 者 。 德 亦 樂 得 之。
同 於 失 者 。 失 亦 樂 得 之 。
信 不 足 焉 。有 不 信 焉 。
第二十三章 同道章 第二十三講 自然之道
希言自然.飄風不終朝.驟雨不終日.
減少言論的爭辯,更合乎自然之道.你看!狂風刮不了一個早晨,它自然就停了.暴雨下不了一天,它也難再下了.
孰為此者天地.天地尚不能久.而況於人乎.
誰刮的狂風?誰下的暴雨?就是天地阿!誰能比的上天地呢?天地這麼大,如果不順乎自然而為,尚且還不能長久.更何況是我們這些小小的人呢?何必去違反自然,去爭辯是非呢?
故從事於道者.道者同於道.
所以說,想修行大道的人.如果面對一位有道的人,我們就以 [道]來互相研究討論.
德者同於德.失者同於失.
如果面對一位有德的人,我們就以 [德]來互相勉勵.如果面對一位失意的世俗人,我們就以慈悲的心,去安慰他.
同於道者.道亦樂得之.
能夠這樣做的話,你根有道的人在一起,有道的人也感到很快樂.
同於德者.德亦樂得之.
你跟有德的人在一起,有德的人也感到很快樂.
同於失者.失亦樂得之.
你跟失意的世俗人在一起,失意的人也感到很愉快.
信不足焉.有不信焉.
因為無形的道,是很微妙深遠的,可是有些人,對 [道]就是信心不足.有些人,根本不信,所以你就是強辯,也是沒有用阿!
後記:
人常常無意見會犯了一個不知道錯在哪的錯,就是,來我教你.這句話一出,就上下立見,高下已判.倒不如說,一起學習,建議一個方法...等等.雖然人與人是在相互學習中而漸漸成長,然而耐心.愛心與慈悲心卻不能失去.一旦失去,馬上會讓人感受到趾高氣揚的心態,不可親近.如此之後,就算有經天緯地的能才,也得不到重用與賞識.所以效法天地的無言,立身教.與人為善才能合乎大道.就如同筆者我說,道德經有多好多好,沒有用心去體會領悟,它也只算是奇文古書而已.而不肯看不相信的,就算是強迫閱讀,也得不到效益的.所以,減少言論的爭辯,更合乎自然之道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