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SCF1815.JPG

1.子曰:學習而且常常溫習,不是很愉快嗎?有朋友從遠方來拜訪,不是很快樂嗎?人不了解我,不知道我,我又不惱怒憎怨,這不是當君子的胸懷氣度嗎?

 

2.有子曰:一個人能孝順又能夠友愛兄弟,卻會去做忤逆犯上的行為這種人很少.不會去忤逆犯上卻愛做亂的,沒有這樣的人.君子著重在他的根本修養,根本修養建立了,有道的行為也會跟著表現出來.孝順與友愛兄弟,這是行仁的根本基礎阿!

 

3.子曰:會說動聽偽善的話,這種人通常都沒有什麼仁愛的心.

 

4.曾子曰:我每日多次反省我自己.替人策劃謀事是否有盡自己的忠心.跟朋友交流往來是否有做到信實.聖賢留下來的典範是否有用心研習.

 

5.子曰:統治著有一千兵車的大國,處理事情要謹慎而且有信用.要能節約而且愛護人民.要差役人民幫忙做事時,要在適當的時間點.(因時於天,因宜於地,因力於人.)

 

6.子曰:為人子弟對內要孝順父母,對外要敬事長上,行事要謹慎而且守信用,對人要博愛而且親近有仁德的人.以上都做到了在去學習古之遺文,詩.書.禮.樂.易.春秋這些.

 

7.子夏曰:以尊重賢人來替代愛好美色,侍奉父母能盡量盡自己的力量,侍奉君上能貢獻自己的才能,與朋友相處能言而有信.能有這樣子的美德,自己雖說沒受什麼教育,我也會說他有學做人做事的道理.

 

8.子曰:君子自身若不能莊重,就沒有莊嚴的儀態.自身不莊重學習事物也不能入心.要以忠心誠信為學習的基礎,不要跟不想上進的人過從甚密.有過錯不要畏懼害怕改正.

 

9.曾子曰:謹慎的追思祖先的恩徳,人民的風氣就會歸於淳樸敦厚.

 

10.子禽問於子貢曰:夫子每到一個國家,必定會請教該國家的政事.夫子是去求來的,還是別人自願告訴他的. 子貢曰:夫子是以溫和.良善.恭敬.節儉.禮讓 這種態度去得到的,夫子的這種求法與一般人不同.

 

11.子曰:因家父為主,不可自專.所以父親在世時,看他的志向.父親離世時,看他的行為.三年沒有改變父親之道,這種人可謂孝順了.

 

12.有子曰:禮的運行運用,要以和善為重點.古代先王之道能夠這麼完備,由小事至大事都是守禮的原因.但只是順著和善也不行,要和善但也要有禮節的規範才可行.

 

13.有子曰:約定守信要合乎義理,這種約定守信才可以去履行實踐..對人畢恭畢敬也要合乎禮的範圍,才不會遭人恥笑羞辱.親近該親近的人,不受人詬病,才能得到敬重.

 

14.子曰:君子在飲食方面,不求甘脂美食,在居住上不求華麗舒適.要能活潑應事且要謹言慎行.親近有道的人且明辨是非.這樣可以說是勤於學問了.

 

15.子貢曰:貧窮卻不諂媚,雖然富有卻不驕傲,這樣的為人如何呢? 子曰:能這樣子很好阿!但如果處於貧窮也能自在快樂,處於富有也能節制守禮不亂來,能這樣那就更好了.子貢曰:詩經上說:治骨之切.治象牙之磋.治玉器之琢.治石之磨.,要這四個步驟,才能成器. 我與夫子對話交流所說的就是切磋琢磨這個意思嗎? 子曰:我們的對話就是切磋琢磨的意思.賜!現在可與你談論詩經了,告訴你之前的話你就能夠體會了解之後的事了.

 

16.子曰:不要怕別人不知道不了解自己,要擔心自己無法明辨是非邪正.

原文

1.子曰:「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?有朋自遠方來,不亦樂乎?人不知而不慍,不亦君子
乎?」

2.有子曰:「其為人也孝弟,而好犯上者,鮮矣;不好犯上,而好作亂者,未之有也。君
子務本,本立而道生。孝弟也者,其為仁之本與!」

3.子曰:「巧言令色,鮮矣仁!」

4.曾子曰:「吾日三省吾身─為人謀而不忠乎?與朋友交而不信乎?傳不習乎?」

5.子曰:「道千乘之國,敬事而信,節用而愛人,使民以時。」

6.子曰:「弟子,入則孝,出則弟,謹而信,汎愛眾,而親仁。行有餘力,則以學文。」

7.子夏曰:「賢賢易色;事父母能竭其力;事君能致其身;與朋友交言而有信。雖曰未學,吾必謂之學矣。」


8.子曰:「君子不重,則不威;學則不固。主忠信。無友不如己者。過,則勿憚改。」

9.曾子曰:「慎終,追遠,民德歸厚矣。」

10.子禽問於子貢曰:「夫子至於是邦也,必聞其政,求之與?抑與之與?子貢曰:「夫子
溫﹑良﹑恭﹑儉﹑讓以得之。夫子之求之也,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?」

11.子曰:「父在,觀其志;父沒,觀其行;三年無改於父之道,可謂孝矣。」

12.有子曰:「禮之用,和為貴。先王之道,斯為美;小大由之。有所不行,知和而和,不以禮節之,亦不可行也。」

13.有子曰:「信近於義,言可複也。恭近於禮,遠恥辱也。因不失其親,亦可宗也。」
14.子曰:「君子食無求飽,居無求安,敏於事而慎於言,就有道而正焉,可謂好學也已。」

15.子貢曰:「貧而無諂,富而無驕,何如?」子曰:「可也;未若貧而樂,富而好禮者也。」子貢曰:「云:『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』,其斯之謂與?」子曰:「賜也,始可與言詩已矣,告諸往而知來者。」

16.子曰:「不患人之不己之,患不知人也。」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曠野之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