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6011251.JPG

1.子曰:為眾人做事,要以德行為主,就如同北極星一般,居於中為主而立,眾星便以它唯依歸.

 

2.子曰:詩經有三百篇,要以一句話來形容的話,就是它是一部使人心歸正,勸善懲惡的書.

 

3.子曰:規範如以政令引導,人民不遵從就用刑罰來對待,這樣子做,人民頂多是害怕刑罰,並不能使人民產生羞恥心.規範如用德行來引導,人民不從就用禮法來教化,這樣子的話人民會羞恥於不正而能改革歸正.

 

4.子曰:我十五歲立志學做人,三十歲時可立於天地之間,四十歲時便不再受外在環境困擾迷惑,五十歲時知道上天賦予的使命,六十歲時耳朵聽到的不管是好是壞,都不會擾亂我的心,七十歲時由心而發由身而行,一切都不會去違背規矩.

 

5.孟懿子問孝順.孔子說:不要違背禮制.樊遲當時在駕車,孔子告訴他:孟孫問我如何做到孝順,我說,無違.樊遲曰:無違是什麼意思呢?孔子說:父母在時要以禮待之,父母死之時要以禮葬之,祭祀時也要能合禮.

6.孟懿子之子孟武伯問孝順.孔子說:要保重身體,不要讓父母擔憂子女的健康.另解:要關心注意父母的身體健康.

 

7.子游問孝順.孔子曰:現代的人以為孝順只是提供父母生活所需,對待寵物,不也是如此嗎?如果沒有恭敬的心,這樣子對待父母與對待牲畜,不是一樣的嗎?

 

8.子夏問孝順.孔子說:不能和顏悅色,有事情兒女去幫忙,有酒食長輩先享用.如內心不能做到存敬,只表現出外貌和順,這樣子怎麼能算孝順呢?

 

9.孔子說:我與顏回談話一整天,他不反駁像笨笨的樣子.顏回離開後都會省察自己的言行,而且都能闡發實行.因此,顏回不笨阿!

 

10.孔子曰:看看他所做的事,思考一下他為何這麼做,然後在看看他是否有所不安.一個人的好壞真假怎麼能夠掩藏呢?

 

11.孔子曰:溫習舊有的知識,如果能夠有新的體悟,就可以當老師了.

 

12.孔子曰:器具只有一種用途,君子要通達,活潑應事,隨機應變,不受限.

 

13.子貢問如何成為君子.孔子曰:先將要說的做到,再說出來.

 

14.孔子曰:君子處世平等,且不偏黨偏私,小人反之.

 

15.孔子曰:只是學習不去思考,則會茫然無所得.只是思考而不學習,會讓自身陷入危險不安穩的境地.

 

16.孔子曰:專注不正之學,這種危害就太大了.

 

17.孔子曰:由!教誨你求知的道理吧!自己確實了解明白才說知道,自己不明瞭的就說不知道,這才是真知.

 

18.子張學做官.孔子曰:多聽聞,擱置有疑問的,對無疑的事再謹慎說話,這樣就會少過失與責怪.多看看,擱置危險不安的事,去做沒有危險不安的事,這樣就會比較少後悔懊惱.說話少了過失與責怪,行為少了後悔與懊惱,謀官為政的道理就在其中了.

 

19.哀公問曰:怎樣做人民才會信服?孔子曰:舉薦正派正確的人事,捨棄錯誤的人事,人民才會信服.舉薦不正派錯誤的人事,來取代正派正確的人事,這樣人民則不會信服.

 

20.季康子問,要如何才能讓使役的人民敬仰.盡忠而且互相勸勉?.孔子曰:面對人民時舉止要端重莊嚴,人民自然景仰.做到孝親而且能慈愛,人民自然忠誠.舉薦賢良來培養引導人才,人民自然能互相勸勉.

 

21.有一個人問孔子說:先生為什麼不從政呢?孔子說:書經說: 「孝順父母,有愛兄弟,就是家之政事。」如能把孝悌這份心用心於家庭,治理好一家之事,就是從家之政了.何必是當官才是為政呢?

 

22.孔子曰:人若無法做到信實,此身要如何能行於世呢?就如同大車無套牛頭的曲木,小車無套馬持衡的關鍵,這樣一來車子要如何行走控制方向呢?

 

23.子張問:改朝換代以後的事可以預測嗎?孔子曰:殷商沿襲夏朝的禮制,所缺少損失掉的可以察知.周朝沿襲殷商的禮制,所缺少損失掉的,也是可以得知的.至於改朝換代繼周朝之後的朝代,如依這樣去預測,百世之後也是可以推知的.

 

24.孔子曰:不應當去祭祀的鬼神而去祭祀,就是媚神求福.符合道義的事不去做,就是無勇.(不要媚神求福,要見義勇為)

 

原文

1.子曰:「為政以德,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。」
 

2.子曰:「詩三百,一言以蔽之,曰:『思無邪』。」
 

3.子曰:「道之以政,齊之以刑,民免而無恥;道之以德,齊之以禮,有恥且格。」
 

4.子曰:「吾十有五而志于學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順,七十而從心所欲,不踰矩。」
 

5.孟懿子問孝。子曰:「無違。」樊遲御,子告之曰:「孟孫問孝於我,我對曰,『無違。』」樊遲曰:「何謂也?」子曰:「生,事之以禮;死,葬之以禮,祭之以禮。」
 

6.孟武伯問孝。子曰:「父母唯其疾之憂。」
 

7.子游問孝。子曰:「今之孝者,是謂能養。至於犬馬,皆能有養;不敬,何以別乎。」
 

8.子夏問孝。子曰:「色難。有事弟子服其勞;有酒食先生饌,曾是以為孝乎?」
 

9.子曰:「吾與回言終日,不違如愚。退而省其私,亦足以發,回也不愚。」
 

10.子曰:「視其所以,觀其所由,察其所安。人焉廋哉?人焉廋哉?」

11.子曰:「溫故而知新,可以為師矣。」
 

12.子曰:「君子不器。」
 

13.子貢問君子。子曰:「先行其言,而后從之。」
 

14.子曰:「君子周而不比,小人比而不周。」
 

15.子曰:「學而不思則罔,思而不學則殆。」
 

16.子曰:「攻乎異端,斯害也己。」
 

17.子曰:「由!誨女知之乎!知之為知之,不知為不知,是知也。」
 

18.子張學干祿。子曰:「多聞闕疑,慎言其餘,則寡尤。多見闕殆,慎行其餘,則寡悔。言寡尤,行寡悔,祿在其中矣。」
 

19.哀公聞曰:「何為則民服?」孔子對曰:「舉直錯諸枉,則民服;舉枉錯諸直,則民不服。」
 

20.季康子問:「使民敬﹑忠以勤,如之何?」子曰:「臨之以莊,則敬;孝慈,則忠;舉善而教不能,則勤。」
 

21.或謂孔子曰:「子奚不為政?」子曰:「書云:『孝乎惟孝,友于兄弟,施於有政。』是亦為政,奚其為為政?」
 

22.子曰:「人而無信,不知其可也。大車無輗,小車無軏,其何以行之哉?」
 

23.子張問:「十世可知也?」子曰:「殷因於夏禮,所損益,可知也;周因於殷禮,所損益,可知也。其或繼周者,雖百世,可知也。」
 

24.子曰:「非其鬼而祭之,諂也。見義不為,無勇也。」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曠野之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