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SCF0959.JPG  

 

 

 

   

 怵 怵 焉

 

 

第四十九章  德善章  第四十九講  聖人之心

 

聖人無常心.以百姓之心為心.

 

所以說聖人的心,是隨其百姓的心態習俗,隨宜制化的,他不以一己之見教人,更不以私見或是分別之心待人.

 

善者.吾善之.不善者.吾亦善之.德善矣.

 

所以聖人既然無分別之心,那麼看到良善的人,或是見到良善的事情,聖人也以仁慈之心去親近他.看到不善的人,見到不善的事情,聖人也一樣以仁德之心去感召他.

 

信者.吾信之.不信者.吾亦信之.德信矣.

 

而且聖人在待人接物方面,皆以誠信待人,無論是守信的人,聖人以誠信對待他們,連一些沒有誠信的人,聖人也一樣以誠信對待他們,使這些不誠信的人,能受到聖人的德信感召,而歸於誠信,這就是聖人的德信阿!

 

聖人之在天下.怵怵焉.為天下渾其心.

 

所以聖人生活於天下之間,每每為天下的百姓,因為不知泰然自處,更做出悖理越軌的醜事而擔憂,及感到恐懼不安,所以聖人何等的慈悲,他為了天下百姓的福祉,而渾濁了自己清靜的性體.

 

百姓皆注其耳目.聖人皆孩之.

 

因此聖人有這大的慈悲心,所以天下的百姓皆以他為依歸,時時的仰望著他,想聽聽他的話,聽聽他的道理,想看看他,看看聖人的慈容,所以聖人有這無上的德威,他看到天下百姓,就像看到自己親生的小孩一樣,去教導,去感化他,這就是聖人可敬之處啊!

 

後記:

在呂氏春秋有一篇文章如下

 

荊人有遺弓者,而不肯索,曰:「荊人遺之,荊人得之,又何索焉?」孔子聞之曰:「去其『荊』而可矣。」老聃聞之曰:「去其『人』而可矣。」故老聃則至公矣。

 

因為聖人的心就如同天地的心,他對待世間萬物都是一體同觀,不會因為是大善人或是大盜跖而有所不同.聖人看到每個人的心都是原心,不受污染的心.就如同釋迦摩尼佛悟道時所說的:[奇哉!奇哉!大地眾生皆有佛性.].這種平等觀與天地無異.如雨不因草賤而不滋潤,不因農作物而給的比較多.倘若出自有為的心就會落入相對論之中,因而生出對待,有對待法就陰陽.有是非.有對錯.唯有能夠無所住而生其心.也就是無為而為的心,不執著的心.做任何事,才能超脫因果業力的牽絆.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曠野之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