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三 十 六 章
將 欲 歙 之 。 必 固 張 之 。
將 欲 弱 之 。 必 固 強 之 。
將 欲 廢 之 。 必 固 興 之 。
將 欲 奪 之 。 必 固 與 之 。
是 謂 襲 明 ,
柔 勝 剛。 弱 勝 強 。
魚 不 可 脫 於 淵 。
國 之 利 器 。不 可 以 示 人 。
第三十六章 微明章 第三十六講 物極必反
將欲歙之.必固張之.
天下之物,物極必反,陽極必陰,陰極必陽.譬如月缺之後必圓,圓了之後必缺,由此可見收斂隱藏之後,必定張明.
將欲弱之.必固強之.
就好比秦始皇作長城,想鞏固自己的霸業,但是這種做法違反了自然的天意,反而得不到民心的擁護.
將欲廢之.必固興之.
因此凡事如果不循著自然的天意,而想以壓迫的手段去迫害,這是不可能的,例如有人要摧毀中華文化,反而使中華文化復興.所以是[將欲廢之,必固興之].
將欲奪之.必固與之.
如果想以不法的手段去剝奪別人的生命,這也是不可能的.如猶太人奪了耶穌的生命,反而使耶穌揚名於後世,而且自古以來,忠臣孝子,英雄烈女,皆是奉獻犧牲自己,反而使他們的身名俱存,流傳千古.
是謂襲明.
像這種道理看起來,好像很隱微,其實是很明顯的,只是你們沒有去注意到而已.
柔勝剛.弱勝強.
所以說不能小看一些外表顯得柔弱的人,其實柔弱才能真正的勝過剛強,如聖人處事,他常以卑下柔弱自處,反而成就他萬古流芳.
魚不可脫於淵.
人一離開道,就被氣數所困,反而失去了目標,就好像汽車脫離了軌道,必然發生車禍;船沒有指南針,必然失去方向;魚一旦離開水面,必然死去.
國之利器.不可以示人.
所以說國家傷人的利器,不可以隨便誇示於人,一旦誇示於人,就很可能危害了自己,因為他國也一定要製造更利害的武器來威脅你,如此戰事就更難以避免了.
後記:
詩經有一段話,[衣錦褧裳、裳錦褧衣].在中庸裏[衣錦尚綗],意思是說,裡面穿了彩色的綢衣,外面加上一件單布罩衫.何也?這是因為覺得那綢衣的彩紋太炫燿了.
因此懂得收斂就是君子之道.太過張揚反而會引人側目.懷才不遇嗎?紅顏薄命嗎?如果空有才能而無內德,就算得人賞識而升官加爵,鋒芒太露必定要失敗.如果紅顏傾城而無女德,轉眼年華老去又豈能再得恩寵.所以懷才不一定要得遇,自己能夠了解自己才是最重要的.紅顏不一定都是薄命的,只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,肯定能母儀天下.這就是不離自身之道.所以能守著物極必反的道理,常常保持中庸之道,才能自在的立足於天地之間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