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三 十 七 章
道 常 無 為 。而 無 不 為 。
侯 王 若 能 守 。 萬 物 將 自 化 。
化 而 欲 作 。 吾 將 鎮 之 以 無 名 之 樸 。
無 名 之 樸 。 亦 將 不 欲 。
不 欲 以 靜 。 天 下 將 自 正 。
第三十七章 無為章 第三十七講 人民的自然歸化
道常無為.而無不為.
道雖然是無為的,但是因為它的無為,反而使它無所不為,例如五行金 .木.水.火.土之變遷,四季之調配,沒有一樣不是它的造化,沒有一樣不是從它懷裡生長出來,所以是無為而無所不為.
侯王若能守.萬物將自化.
因此假使一位君王,能夠守住無為的道,萬物自然就歸向於他.
化而欲作.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.無名之樸.亦將不欲.
但是在萬物歸順之後,難免還有些惡人使出詐欺的作為.如果為君王的人能善於挽救的話,只要以無為的道理去開導他,人民自然好清好靜而無爭奪.
不欲以靜.天下將自正.
倘若人民好清好靜無所爭奪的話,則他們自然歸化於清靜自正了.
後記:
人性本善,是因為生存的環境差異,所造就不同個性跟習慣.惻隱之心人皆有之(仁).羞惡之心人皆有之(義).恭敬之心人皆有之(禮).是非之心人皆有之(智).這些都是與生俱來的,只是因為後天環境差異而被隱藏起來的.只要給予無名之樸,也就是 [道] 的洗禮,就是頑石也該點頭了.孟母何以三遷,因為她眼光獨到,怕他的孩子因後天不好的環境而迷失了本性.人的心性也是一樣。本來也喜歡清靜的。但是都被無明的七情六慾所牽引。而不得清靜。因此能夠守住無為之道,以身教見世,不管你是家長.是老師.是老闆.是君王...等等.絕對沒有不歸化的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