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 十 五 章
含 德 之 厚 。 比 於 赤 子 。
毒 蟲 不 螫 。 猛 獸 不 據 。 攫 鳥 不 撙 。
骨 弱 筋 柔 而 握 固 。 未 知 牝 牡 之 合 而 朘 作。 精 之 至 也 。
終 日 號 而 不 嗄 。 和 之 至 也 。
知 和 曰 常 。 知 常 曰 明 。 益 生 日 祥 。 心 使 氣 曰 強 。
物 壯 則 老 。 是 謂 不 道。 不 道 早 已 。
第五十五章 含德章 第五十五講 德性深厚的人
含德之厚.比於赤子.
包含德性深厚的人,就好像天真無邪的嬰兒依樣,那麼的無知無識,那麼的順天自然.
毒蟲不螫.猛獸不據.攫鳥不撙.
所以毒蟲要螫他,他也不怕.猛獸要傷害他,他也不怕.凶惡的野鳥要撲抓他,他也不怕.因為他毫無傷人之心,亦無懼怕之意,心靈中純然物我兩忘,哪裡會去顧忌,毒蟲之螫,猛獸之害,以及野鳥的撲抓呢?
骨弱筋柔而握固.
別小看這些嬰兒,雖然筋骨柔弱,可是當他握起小拳來,卻是非常的硬朗.
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.
他雖然不懂得男女之間的情慾,更不懂雌雄之間的交合,可是他的真陽之物,卻能經常勃起.
精之至也.
這就是他的真精已達到極點的表現啊!
終日號而不嗄.和之至也.
你看他終日的號哭,但是聲音仍不沙啞,這就是他保守太和之氣,已達到極致的表現啊!
知和曰常.
因此有以上的舉動,我們可以知道,赤子之心,不但不怕外物的傷害,況且骨弱而握拳固,無知而陽舉堅,哭叫而不嘶啞,這些表現,就可以知道嬰兒他保全了太和之氣,而我們不能保持這些太和之氣,就是我們慾心動而神亂,嗔心動而神耗,情慾動而精散,這就是我們不能返回先天真常之道的原因阿!
知常曰明.
如果能夠知道真常之道的人,可算是明白誰是真我的人,他的心自然能夠像秋天的月那麼明亮,像晴天中的潭水那樣明淨.所以,這種人,也是明智的人.
益生曰祥.
這種人,也自然知道,保養先天太和之氣,以增益長生之道,能夠增益長生之道的人,就是吉祥的人了.
心使氣曰強.
但是,現代的人,往往不去保固先天的元氣,反而妄動暴躁,自以為很剛強的樣子,其實這都是不對的舉動.
物壯則老.
因為你妄動暴躁,這些都是勉強的行為,勉強的行為,總是支持不久,支持不久,就好像萬物的強壯,就會老了,老了不是早日邁向死亡之道嗎?
是謂不道.不道早已.
所以這都是不合乎 [道]的舉動呀!不合乎 [道]的舉動,就要早日自我滅亡了.
後記:
道的舉動就是保全太和之氣,不把精氣外洩.才是長久之道!而當今之世,逞兇鬥狠之輩比比皆是.動不動就械鬥,看不上眼就口角,甚至連命都賠掉了,甚至有的拼死命的工作,為了求得更好的物質享受.在老子的眼中,這都屬勉強的行為,是無法長久的.這些也是煩惱的根源.反觀小嬰孩.天真無邪,心靈中純潔靈明,眼神裡清澈明淨.因為他沒有把精神用在物慾的煩惱,用在情慾的爭奪.因此,要能讓心常保清淨如秋月清潭,就是收斂情慾不剛強躁動,才會歸於道的舉動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