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五 十 六 章
知 者 不 言 。 言 者 不 知 。
塞 其 兌 。 閉 其 門 。 挫 其 銳 。 解 其 紛 。
和 其 光。 同 其 塵 。 是 謂 玄 同 。
故 不 可 得而 親 。 亦 不 可 得 而 疏 。
不 可 得 而 利 。 亦 不 可 得 而 害 。 不 可 得 而 貴 。亦 不 可 得 而 賤 。
故 為 天 下 貴 。
第五十六章 道貴章 第五十六講 悟道的人
知者不言.
真正悟到 [道]的人,心與道合,可是卻難以用言語表達,就像是佛所說: [無法可說,是名說法.]達摩祖師所說: [達摩西來無一字,全憑心意用工夫,若要紙上尋佛法,筆尖醮乾洞庭湖.]可見 [道]是如何的微妙了.
言者不知.
可是偏有一些好於炫燿自己的人,喜歡在大庭廣眾,高談闊論,行為乖張,高傲自取,其實這種人,反而是不知 [道]的人.
塞其兌.
所以有道的人,他首先塞住了,他的口舌紛爭.
閉其門.
關閉他七情 (喜.怒.哀.樂.愛.惡.慾),及六慾 (色.聲.香.味.觸.法)之門.
措其銳.
折挫他鋒芒又高傲的銳氣.
解其紛.
這一切才是解脫紛擾煩惱的方法.
和其光.
同時有德之人,他毫無高傲之心,就是有功於眾生,可是他的心與眾生的心,仍然能夠像燈光與燈光在一起的時候,那樣混合.
同其塵.
那樣的不矜奇,不立異,不粉飾,隨俗同塵.
是為玄同.
他的作為沒有一點特殊的地方而使人感到特別,反而與人共同相處.
故不可得而親.
但是這種人,你想親近他,其實是不可能的,因為他心同虛空,是不染情慾的.
亦不可得而疏.
你想疏遠他,也是很難的,因為他慈悲為懷,關愛世人,使人難以捨棄他的恩德.
不可得而利.
你想利益給他,其實也是不可能的,因為他淡然無慾,只是抱著 [取之眾生,用之眾生]而已.
亦不可得而害.
你想加害他,也是不可能的,因為他有解脫之心,能夠超出生死的假相.
不可得而貴.
你想貴重他,也是不可能的,因為他不貪慕榮華富貴的虛名地位.
亦不可得而賤.
你想輕賤他,也是不可能的,因為他的心靈中時時懷有如瑰寶般的牟尼寶珠.
故為天下貴.
因此,外在的形像,以及褒貶毀譽,都不能打動他本心的自在,所以這才是天下最尊貴的人了.
後記:
真正悟道的人,他不爭強奪勝,不高談闊論,不好高騖遠,無有口舌紛爭,無有七情六慾之苦,沒有鋒芒的銳氣,和光同塵,因此如同平凡人一般.他的心無陰陽因此也無對待,所以親疏利害貴賤,在他的心海中不增也不減.他的內在讓人感覺無形無相,而且又慈悲為懷.因為他的心清靜無染,所以成為天下最尊貴的人.